米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、工艺特点、品评技巧

米香型白酒_米香型是米味吗?和其他香有什么区别呢?一篇文章教会你!  第1张

(1)米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及特色

米香型亦称蜜香型,以桂林三花酒和全州湘山酒为代表,属小曲酒类,一般是以大米为原料,小曲作糖化发酵剂,经半固态发酵酿成。

其典型风格是在“米酿xc香”及小曲香基础上,突出以乳酸乙酯、乙酸乙酯与β-苯乙醇为主体组成的幽雅轻柔的香气。

其中醇含量大于酯含量,异戊醇最高可达 16mg/100mL,醇总量在200mg/100mL,酯总量 150mg/100mL,醇酯比>1,乳酸乙酯高于乙酸乙酯,两者比例为(2~3)∶1,两酯合计占总酯 73%以上,乳酸乙酯≥0.05g/L,乳酸含量最高,占总酸 90%,醛含量低。米香型白酒因其小曲发酵,以大米为酿酒原料,其香味特点与米酒十分的相像,且后味比较酸涩。

一些消费者和评酒专家认为,用蜜香表达这种综合的香气较为确切。概括为蜜香清雅,入口柔绵,落口甘洌,回味怡畅。即米酿香明显,入口醇和,饮后微甜,尾味干净,不应有苦涩或焦煳苦味(允许微苦)。

(2)米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

其工艺为(桂林三花酒)液态发酵、液态蒸馏,相当于小曲酒生产。酿酒原料为大米,蒸米后加曲粉糖化,由糖化缸转入发酵缸,加水拌匀,进行醅缸发酵。

①蒸米:大米用 60℃以上温水浸泡约 1h,淋干;倒入甑内,扒平,盖好甑盖进行蒸煮,圆汽 20~30min,揭盖,疏松扒平,盖好续蒸,上汽后再蒸 20min,揭盖疏松,待原料变色后泼第一次水,直至蒸至米熟时,泼第二次水,疏松扒匀,再蒸米至熟透。熟米要求透心,颗粒饱满,粒粒伸腰,化验水分为 62%~64%。

②加曲:将蒸熟的饭团搅散扬冷,当温度至 32~35℃,加入为原料量的 0.75%的曲粉,拌匀。

③入缸发酵:将米饭下入缸内,饭缸中间留一空洞以供应空气,米饭厚度为 12~15cm,天热时稍薄,待品温达到 30~32℃,将缸盖盖好,根霉开始进行繁殖并糖化。在糖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,糖化到 20~24h,品温可达 37℃,一般品温也不宜超过 39℃。若发酵过程中品温过高,要采取降温措施,或将饭粒倒入另一醅缸降温,发酵过程中常将米饭扒开,使中心呈凹形,而又使汁液留于中间,使四周饭粒通气较好,总糖化时间 20~24h,化验糖分达 80%~90%,即进行加水。加水为原料量的 1.2~1.4 倍,夏季水温为 34~35℃,冬季水温为 36~37℃,加水后搅拌均匀,品温保持36℃左右,泡水后糖分含量为 9%~10%,总酸不超过 0.7,酒精含量2%~3%,一般分装成两个醅缸,醅缸一般为饭缸的二分之一;醅缸发酵冬季保温,夏季冷却,发酵 5~6 天,发酵液酒精度为 10~12度,总酸不超过 1.5。

④蒸馏:传统的蒸馏设备,均采用间歇蒸馏工艺,将待蒸的酒醅倒入储池中,然后用泵泵入蒸馏釜中,用蒸汽加热蒸馏;蒸酒时气压要均匀稳定,流酒温度在 30℃以下,通常截去酒头 5~10kg;以排除低沸点杂质,成品酒度为 58°,酒尾转入下一釜蒸馏。

⑤储酒容器为瓦缸,用石灰拌纸筋封好缸口,存放 1 年以上,经化验、勾兑、装瓶后即为出厂成品酒。三花酒生产,前一段工艺相当于黄酒生产,后边工艺相当于酒精生产,工艺比较独特,有一定特点。

(3)米香型白酒的品评技巧

①以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及适量的β-苯乙醇为主体复合香气较明显。

②口味显甜,有发闷的感觉。

③后味稍短,但爽净,优质酒后味怡畅。

④口味柔和,刺激性小。

⑤香气上似米酒香味。

⑥放置时间稍长,易出现酒体浑浊